【不一樣童年】從小獨力照顧癌母壓力大患上痛症 18歲女生用堅強戰勝躁鬱症笑對人生
發布時間: 2020/02/26 19:57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08
18歲的邵卓琳從小與媽媽相依為命,她眼中的媽媽樂天堅強,是個母兼父職的「女漢子」,但這個女漢子卻在卓琳小六時,不幸患上血癌。年紀輕輕就成了照顧者,其後也患上長期病,媽媽更在去年病重離去。眼前一頭短髮,臉上仍帶點稚氣的女生,在跌撞下成長,在傷痕中活過來。她硬朗,也溫柔。
試過住百多呎的劏房,卓琳的生活平凡簡樸,雖然窮,但與媽媽一起就很快樂。惟好景不常,小六時,卓琳媽媽偶爾牙齦出血、間歇性發燒,更試過在街上暈倒,其後情況愈來愈嚴重,手腳也出現瘀塊,卓琳便委託教會朋友帶她求醫。經轉介後入院數天,卓琳便接到電話,着她到醫院。
母突患血癌 扛起養家責任
去到醫院,電梯門一開,眼前是一群教會的弟兄姊妹。「他們跟我說媽媽患癌,叫我要好好照顧自己,堅強地活下去。那時好衝擊,媽媽是否以後都要留在醫院?她會不會死?」隨後跪了下來大哭,一位弟兄說︰「卓琳別哭,你要堅強地、笑着進病房,要支持住媽媽啊︰」
第一次進隔離病房,面前是一度沉重的大門,要先穿上保護衣、戴口罩,才可進去。卓琳憶述︰
手套、保護衣像在阻隔着我和媽媽。醫生講解一輪後,我安慰媽,說不會有事的,但回家後就崩潰大哭。
突然間要變得獨立,卓琳不只照顧媽媽,也負責外公外婆的起居飲食,她上網學煮飯、打理家務,每日醫院、學校、住所三邊跑。
媽媽確診急性白血病,抵抗力急降,二人偶爾只可戴住口罩到公園走走,連出外吃頓飯也不行,碰到的物件都要徹底消毒,確保生活在「無菌狀態」。媽媽病情反覆,每星期都要回醫院抽血,也要做化療,小六至中六間,進出醫院成為她生活的一大部分。
媽媽好堅強,患病後也跟我說『搞得掂』,醫生說她精神意志很強。那刻我在想,為甚麼一個本來很強壯的人,現在會攤在病床上,這麼軟弱無力?標靶藥的副作用為掉髮、嘔、發燒,或手腳乏力等,她變得很憔悴、很滄桑。
縱使病魔強大,卓琳仍期待媽媽會康復,帶她到處玩,讓她享福。
小時候認為媽媽一定會康復,覺得上天不會這樣對待我們吧?
壓力太大致痛症
卓琳的童年很不一樣,與朋友相處的時間很少,旁人不理解,有不少冷言冷語。家庭、學業及社交壓力下,她的身體開始出現異狀,中三的時候,她發現自己轉天氣時會關節痛,看過跌打、做針炙也無改善。直至一天痛到上不了學,入院驗血後才確診青少年類風濕關節炎。
關節腫痛、發不了力,右邊身的關節腫痛到走不了路,連扣鈕、寫字、拿筷子都覺得痛,試過住院兩星期。
醫生指病因或為壓力太大,而免疫系統病無法根治,只可長期服藥紓緩病情。「旁人不解我的情況,有很多奇怪的目光。加上高中課業繁重,我的病就愈來愈嚴重。」
痛至睡不着覺,右手要戴托架上學,雖痛楚持續,但卓琳記掛着的不是自己的病,而是媽媽︰
媽媽是病人,我應該要照顧她,為甚麼我反要她照顧,要她擔心?有種無力感。我好不喜歡這樣,好想保護她,想拿好多獎學金令她開心,想做她引以為傲的女兒,不想成為她的負累。
病症接連來襲
除了類風濕關節炎,卓琳更確診躁鬱症。躁的時候亢奮衝動,也會失眠,鬱時心情低落,想尋死。同齡朋友對精神病症的認知不多,只懂說「唔好唔開心啦」,對深陷情緒低谷的卓琳來說,沒太大幫助。
從小到大我都是一個人捱過來的,始終無人明白你有多痛、有多徬徨無助。其實聽聽我們說話,擁抱一下,已是好實在的情緒支援。
無法負擔高昂的診金,藥物副作用又大,令卓琳頭痛頭暈、易累、幻聽,故求醫一次後就沒繼續。卓琳哭過後再振作,積極做復康治療、學正向心理學,也開始用文字紀錄生活、抒發感受。
現時右手手指仍不能伸直,握不緊拳頭,但已比之前好了許多。她也會做靈修、冥想等,使心境平靜,情緒大致穩定;拼命生存、努力生活的原動力,大部分來自媽媽。
我不想丟低媽媽一個人,想給她更好的生活。
終迎來告別
去年7月,卓琳考完公開試便努力打工賺錢,想與媽媽去旅行,豈料迎來壞消息——媽媽血癌復發。「5月時,醫護曾說媽媽的情況並不樂觀,即使能康復,器官、呼吸系統也只是正常人的兩成,那時她已要用氧氣管呼吸。」朋友建議卓琳為媽媽做一個訪問,記錄她的生平,卓琳更寫了一份家書給媽媽。
記下她的興趣、經歷,寫在一本簿裏。用文字記低,別讓時間沖散我們兩母女。
數天間,媽媽的情況已急轉直下。唯一一次看到媽媽的不安,是她臨終前一日。
她器官衰竭,開始浮腫。她說好痛,更問醫生︰『我會不會死?』這是我唯一一次聽到這句話。原來她也害怕死亡,我在她的眼神中,看到她的懦弱。
傷痕使人變強
少年生活喜中帶悲,卓琳最珍惜的,是每天跟媽媽相處的點滴。媽媽離開後,屋內處處都是她的痕迹,霎時間只剩下自己,卓琳花數個月接受媽媽的離去,把所有美好回憶收在心底,時而想起,時而惦記。
一路以來,卓琳藉文字抒發情緒,最近出了人生第一本書,記下日常、親情、愛情的所想。成為文字工作者,她最想「字療」他人,渴望用自己的經歷感染同行者,為小眾、為不公義、為弱勢社群發聲。
我經歷了許多,望以生命影響生命。當你徬徨無助,無人成為你的太陽時,你更要成為太陽,照亮自己、照亮他人。每道傷痕都是身上的徽章,要有挫折、有經歷,才可成為更好的自己,我希望我的傷痕,可以療癒到人。
記者:吳霆俊